上海力争2025年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中新网上海1月17日电 (记者 郑莹莹)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汤文侃17日于此间透露,上海力争到2025年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人民币,下同)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
他表示,上海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产业规模和技术实力长期保持领先水平,目前上海全市工业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形成齐头并进的增长格局。具体而言:
一方面,工业机器人成为上海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2022年,上海工业机器人年产量预计将达7.5万台以上,顶住疫情压力实现同比增长6%。在上海,国际机器人“四大家族”(ABB、发那科、安川、库卡等)持续投产布局,同时,本土机器人企业(新时达、节卡、新松等)不断成长壮大。
另一方面,上海的服务机器人成为赋能百业增长的动力。2022年是上海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井喷的一年,服务机器人在医疗、建筑、农业、商业、家用、应急等领域实现多项首台落地应用,节卡、蔚建、钛米、傅利叶等企业入选国家级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名单,达闼、飒智、擎朗、诺亚木木等企业在疫情期间支援了多个方舱工程的无人化服务。
“机器人正在全面融入上海的城市数字化转型,成为市民的工作助手与生活伙伴。”汤文侃说。
2022年10月起,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民政局等九部门公开发布了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典型场景目录的征集通知。经官网公示评审结果并听取意见后,最终形成了第一批标杆企业与典型场景的入围名单,包括41家企业品牌及52个应用场景。(完)
5G云网得到至强处理器助力******
作为史上最快的一代移动通信,5G已经在全球得到广泛部署和应用。作为全球5G的“领头羊”,我国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22年11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已达228.7万个,占全球比例超过70%;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42亿户,规模居全球首位。
2023年也将是数字经济加速实现建设数字中国目标的关键年,是加速推动产业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年,是碳排放、算力规模与数字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格局的决胜年。
新年伊始,1月11日,英特尔在京举办发布会推出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系列家族。在实现数据中心性能、能效和安全性大幅跃升的同时,为AI、云、网络、边缘和全球领先的超级计算机带来全新功能。
会上,来自腾讯云、天翼云、京东云、阿里云、火山引擎、吉利汽车、浪潮信息与亚信科技等众多合作伙伴,亦分享了其如何基于全新英特尔数据中心系列推动科技、技术创新,以及在诸多领域落地的成功实践。
截至2022年9月底,我国5G行业虚拟专网数量超过1万个,5G已在全国200余家智慧矿山、1700余家智慧工厂、250余个智慧电网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具备商业价值的典型应用场景已覆盖40%以上的国民经济大类。
在应对复杂5G云网工作负载上,英特尔一直与中国运营商开展深入广泛的合作。比如在机器视觉领域,英特尔和中国电信合作打造了基于云边协同的智慧工厂方案5G应用;在5G云XR领域,英特尔与北京移动等产业链协作,融合全流程算力网络,构建高品质VR电竞体验空间,加速元宇宙落地;在远程协作方面,英特尔和中国联通开通MEC+AR可视化解决方案,基于MEC平台实现针对性部署。
作为支撑数字经济的中坚力量,5G发展突飞猛进。预计到2026年,5G对移动数据总量的贡献占比将达到54%。在此基础上,通过5G行业专网、边缘计算的创新,5G将驱动形成面向行业的全新生态系统。5G还将带动计算模式的转变,最终实现网络和算力基础设施的融合,促使ICT基础架构和设备向着更稳定、可靠、可扩展且符合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齐柳明)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