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留白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投资方一览。天眼查截图
据天眼查显示,东阳留白影视文化有限公司2014年成立,注册资本294.158万元,徐康为法定代表人、最终受益人和实际控制人,对上述公司直接持股45.65%。
截至目前,东阳留白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对外共投资过14家企业,其中6家已经注销。目前东阳留白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还100%持股的两家企业为霍尔果斯留白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和霍尔果斯留白时代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天眼查显示,徐康作为留白影视创始人,曾任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高级副总裁。东阳留白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的另一位大股东、最终受益人为毛攀锋。
《狂飙》的出品人中就有徐康和毛攀锋。当然,爱奇艺CEO龚宇也是其中之一。爱奇艺在2020年曾投资东阳留白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出资额不详,但仅仅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在2021年10月退出。
值得注意的是,东阳留白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的一个投资企业为天津留白伙伴影视文化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后者对前者持股8.16%。而演员戚薇是天津留白伙伴影视文化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最大股东,持股28.58%。
联合出品公司估值达15亿
在制造热播网剧方面,东阳留白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是有经验的。据留白影视官网显示,公司开发了多个影视项目,包括《长安十二时辰》《亲爱的,公主病》《端脑》《滚蛋吧肿瘤君》等。
留白影视自成立以来,公司已先后完成4轮融资,股东包括国内一线投资机构微影资本、南山资本和经纬创投,以及上市公司富春股份。
在2017年9月份,留白影视宣布完成规模1.5亿元的D轮融资,由原股东经纬中国和南山资本继续跟进。本轮融资后,留白影视估值达到15亿元。
在流量方面,《狂飙》豆瓣评分为9.1,比去年的开年大剧《人世间》(8.1分)高出不少。在猫眼专业版等平台上,《狂飙》网播热度基本稳定在全网前三名。
这样的播出效果带来的商业价值无法估计。仅仅在爱奇艺平台上,不计贴片广告,即便是VIP会员也在片头后插入广告。
据不完全统计,片头后广告内容涉及的品牌方包括飞鹤、安慕希、善存、三精口服液、龙牧壮骨颗粒、金笛、京都念慈菴、强爽、威飒、999感冒灵等。
带火“周边”,《孙子兵法》卖断货“大嫂烫发”出圈
除了出品方赚得盆满钵满,《狂飙》还带火了“周边”。因为剧中主人公高启强(张颂文饰演)读《孙子兵法》、嚼咖啡、戴墨镜,这些“同款”商品也热销了。
高启强同款墨镜、同款风衣已经成为不少商家介绍商品的关键词。另外,据淘宝30日提供数据显示,近7天,“孙子兵法”在淘宝的搜索量同比增长超80倍,消费金额同比增长超40倍,成交人数增长超65倍。
在微信读书平台上,《孙子兵法》位列“飙升榜”第三位,榜单内还涉及多个《孙子兵法》相关书籍。网友纷纷留言:安警官(《狂飙》剧中主人公安欣警官)推荐我读的这本书。
值得注意的是,该剧中配角演出也极为出色。由高叶饰演的陈书婷,一头卷发,慵懒又不失霸气,睥睨众生,大嫂韵味十足,广受好评。
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去烫一个“大嫂同款”发型的经历。高叶最新在社交平台回应称,她这是“次抛”,需要每天卷,建议别盲目去烫“同款”,“翻车”的概率很大。
和《狂飙》一起火的还有数不清的段子,“咖啡不用冲,迟早要成功”“前有刘华强买瓜,后有高启强卖鱼,强买强卖”……
有意思的是,剧中高启强一掷千金,在《狂飙》火后,高启强的扮演者张颂文称中国99.5%的演员收入极低。两者反差极大,值得思考。(完)
多地奋力冲刺稳增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十分重要。当前,多地纷纷抢抓时间窗口,全力以赴冲刺经济稳增长,并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础。 巩固经济回稳向好态势 近一段时间以来,多地相继召开会议,释放奋力“拼经济”强烈信号,并提前谋划明年经济工作。 12月1日,河北省召开会议指出,当前各项工作已进入攻坚冲刺、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要扎实实施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与接续措施,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12月1日至2日,河南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谋划明年经济工作,提出要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稳底盘、激活力、增动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2月2日,上海市召开座谈会,提出抓好重大工程建设,推动重点区域发力;也要着力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黑龙江省日前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今年经济运行工作中的短板弱项,逐一谋划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 从具体抓手来看,稳工业、扩投资、促消费仍是“重头戏”。贵州省提出,要把产业发展摆在首要位置,坚定不移推动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进产业强省建设,全面增强优势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福建省要求,强化项目攻坚,用足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专项债券、专项借款等,加快推进各类投资项目建设进度,谋划生成更多大项目,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安徽省提出,促进消费加快恢复,统筹抓好促消费系列政策、生活服务业纾困等政策落地实施,加大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促销,结合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 近日,多个省份还纷纷“组团出海”拓市场,其中既有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传统外贸大省,也包括四川、湖南这样的内陆省份。 四季度对全年经济运行十分重要。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各地区各部门应努力抓住四季度关键期、年初开局期、政策窗口期,全方位、多维度发力,巩固经济回稳向好态势。 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 稳增长,要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明年我国经济依然存在下行压力,转型到了关键时期,需要紧紧围绕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将逆周期与跨周期政策通盘考虑和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各项经济工作。 “经济增长与就业是同向关系,没有合理的增长,就业就不可能得到保障。稳就业和稳物价则可以共同保证人民生活水平。”连平表示,所有“稳”的前提是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因此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稳增长,要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在“三稳”和“四敢”。“三稳”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心,即稳增长、稳就业和稳物价;“四敢”则是“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四敢”导向有利于调动各方摸索试错的积极性,有利于推进经济发展。 “当各方都‘敢为’‘敢闯’‘敢干’和‘敢首创’的时候,活力和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出来,中国经济就一定会好。”徐高说。 对于稳增长的预期目标,近期多位经济学家提出了分析建议。比如,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建议,明年应提出不低于5%的增长目标。由于今年基数低,如果明年上半年能够大部分或者全面摆脱疫情冲击的影响,各项稳增长措施落实到位,尤其是改革开放加大力度,稳预期、稳信心见到成效,实际增速还可能更高一些,应力争今明两年平均增速达到5%左右。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屈宏斌则撰文表示,明年我国经济的合理增长区间应为6%至7%。这个区间意味着在今年较低的增长基数上,明年经济明显恢复,今明两年平均增速有望达到5%左右,与2020年—2021年的两年平均增速持平。 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稳增长,要着力激发内生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庞溟认为,预计下一阶段的工作将针对社会有效需求偏弱的矛盾,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为支撑,重点着眼于扩大国内需求,以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扩大有效投资为抓手,以深挖潜、重视大宗消费、促进消费复苏为补充,通过稳定市场主体信心和居民部门预期、调动企业部门和社会资本积极性,推动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举措有效实施、接续发力。 连平表示,明年在出口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和消费恢复仍可能受疫情影响出现波动的情况下,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仍将继续扛起“稳投资、促增长”大旗。较大的财政支持力度和较为充裕的项目储备,将成为明年基建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两大支撑。随着技改投资和高技术投资需求的不断释放、民企经营状况的改善带动投资积极性的提升和金融信贷的大力支持,制造业投资也有望继续维持较高增长。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表示,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动力和活力。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诸多问题,核心一点是预期转弱,特别是民间资本对于未来的信心和预期不足。因此,2023年国家将更加重视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当前,我国经济仍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我国应对冲击能力强、政策回旋余地大的优势并没有改变。随着经济政策更多向短期稳增长和长期促发展聚焦,更加注重激发各方活力,中国经济一定能加速回稳向好。”徐高表示。(本报记者 熊 丽)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三分快三地图 |